欢迎来到太阳集团tcy8722现在时间是:
学术交流

哲学研究和云大学报编辑畅谈哲学热点问题与论文写作

来源:太阳集团tcy8722 编辑: 发布时间:2017年11月21日

11月18日下午,太阳集团tcy8722特邀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哲学研究》编辑部编辑孟宪清和《云南大学学报》编辑张瑞臣研究员,以“哲学热点问题和哲学论文写作”为主题分别作报告,并与太阳集团tcy8722师生进行座谈交流。会议由公司党委书记王洪波主持。

会议伊始,孟宪清介绍了自身的研究情况,并对哲学热点问题进行了梳理。孟宪清研究员为南开大学哲学博士、北京大学哲学博士后,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哲学研究》编辑、统编,在北京大学学报、云南大学学报等刊物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20余篇,出版《重建现代实践哲学——兼论马克思实践哲学的当代意义》《解构及其超越——德里达哲学新探》等学术专著,著有《困苦人生》《不死的精神》等散文和杂文集,具有丰富的哲学研究、编辑和写作经验。孟宪清研究员首先从哲学的人文关怀、终极关怀视野切入,从现代社会中科学与哲学的基本区别与联系出发,深入分析了科学与哲学的关系,他谈到,科学以对事实的认知为基础,是一种理性的分析;而哲学以人性与人格、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终极关怀为基础和取向,以思辨的方式来表达对人的终极关怀。哲学及其它人文学科以价值理性为导向,体现出哲学与人文思考的反思性、思辨性。因此,哲学是比一般科学更基础、更高层次的东西。他认为,马克思哲学更多地来源于康德的哲学传统,既继承了康德哲学的理性与批判精神,又更好地体现了对人的终极关怀,具有深厚的人文精神和终极关怀精神(真正关注人的解放和社会解放)以及彻底的反思性和批判性(既有社会批判,也有自我批判)。同时,由于其产生于科学与理性不断发展的时代,马克思哲学从而也就带有强烈的科学主义和理性主义色彩。这两个方面在马克思那里是相互支持的关系。在哲学本质特征问题上,人文精神与终极关怀在一定程度上成为马克思哲学关联中西哲学价值观的重要内在纽带。在哲学本质特征问题上,人文精神与终极关怀在一定程度上成为马克思哲学关联中西哲学价值观的重要内在纽带。

孟宪清研究员谈到,哲学研究分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和外国哲学三大部分,从毛泽东时期开始,历代国家领导人都非常重视哲学研究。接着,从编辑的角度向与会师生介绍了论文写作与投稿技巧。关于选题,孟研究员指出学术论文题目不宜太大而要以小见大,否则不易深入;题目也不宜太小而要恰当,否则不易反映问题。关于语言,对于近年来学术论文出现的病句、错别字等语言不过关现象,他指出学术论文讲究平实,语言要简明流畅,可稍带文学色彩但不宜浓重,开篇直奔主题,不宜啰嗦赘述。他强调,学术论文要体现“终极关怀”和“反思批判精神”,通过阅读中国传统文化典籍,不仅有助于学习哲学思维,也有利于提高写作水平。他最后说,当代中国正在呼唤大师,年轻老师们要把终极目标定为成为大师,要坚持研究元哲学问题,要贯通中国哲学、西方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既要有比较研究,也要体现民族性,只有这样,才能被承认和接受。

随后,张瑞臣与师生分享了其编辑工作的心得,介绍了哲学论文的投稿和写作规范。张瑞臣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外国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哲学研究》发表论文3篇,在其他国内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近20篇。关于投稿,他建议不要一稿多投,而应多查阅相关刊物近期的关注热点并有针对性地投稿。马克思主义理论方面的文章并非难发,而是缺乏从学理上进行阐述,这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本身要努力做到的一个方面。关于创新,他指出学术论文首先是思想上的创新,其次是问题和方法的创新,好文章有思想性才能展现出气势;写文章贵在精致,组织好文字和段落之间的关系,要体现出一定的文学素养。

最后,两位研究员同与会师生就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问题、青年教师的科学研究问题等进行了深入的互动和交流。与会师生踊跃参与讨论,气氛热烈,互动深入。王洪波在总结中谈到,这种讲座,对于提高师生在论文选题和写作方面的认识具有重要启发和指导意义,希望大家能将理论运用到实际学术研究中,坚持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相结合,积极反思,认真钻研,不断提升自身的学术能力。




文字/谢若扬

图片/邓 伦